MCM/ICM 2021 小记

| Views: | Total Words: 3.9k | Reading Time: 4 mins.

就以赛中肝代码时不断循环的《夜に駆ける》的歌词作为引子吧:

忘れてしまいたくて閉じ込めた日々も

抱きしめた温もりで溶かすから

怖くないよいつか日が昇るまで

前情提要

MCM/ICM,中文名为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,虽然如此据说参加的98%都是中国学生,常被简称为“美赛”,是数学建模界认可度较高的一项大赛(虽然近些年由于主办方的一些神秘操作认可度在不断降低)。

我们学校参加美赛比较有组织,早在还在校内时身边美赛组队的讨论就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,不过我当时一来对这个比赛了解不深,二来毕竟是初入校门的大一新生,深感自己的知识水平还不够,于是本来是没打算报名的。然而在期末周附近突然被物理系的妹子加好友邀请组队了(真是受宠若惊),转念一想:反正寒假在家要是没别的事干,我是指定要摸鱼的,不如找点事做减少一点负罪感,而且工具的使用总要在实际中摸索才能掌握嘛。因此还是上了这趟黑车。

哦对了,今年由于疫情和去年一样,仍然是线上参赛,和队友只能通过网络交流。于是喜闻乐见地经常会出现找不到人的现象。


寒假线上培训

很遗憾,这部分俺几乎全部咕咕咕了。其实刚开始是有尝试听一点的,可能一开始内容比较浅显,而且作为计算机科班的学生对这方面也有一些了解,所以听着感觉没有什么收获,于是经过复杂的思想抉择后开始切屏打游戏。

后来讲了一些不熟悉的内容,比如时间序列、排队论、博弈论等,于是我又开始看回放。但说实在的,个人感觉这种东西如果不经过自己实现,永远都是处于一个一知半解的状态。你比方说我看了视频,知道了支持向量机可以切一刀把不同类的点分开,但于是呢?我只是知道了这件事情,第一不知道怎样编程实现,第二不知道哪些问题会用到这个知识(事实上,我觉得建模比赛考验的关键就是这方面能力)。

按着学信息竞赛的学习习惯,我想借代码把算法复现一遍,这样多少也算了解了这个内容。不过很遗憾,我很快意识到这形成了一个摸鱼怪圈:我想实现代码,但 Python 和 Matlab 早就配备了无数前人开发好的包,我只要知道怎么用就好了,于是实现代码的必要性就被削弱了,所以我想着既然没必要知道怎么实现,那就了解一下这个算法干什么的,到时候会用包就好了。最后结果是由于仅仅进行了粗浅的了解,这个知识最后只给我留下了非常非常之浅的印象。

rua

眼看比赛一天天近了,内心的焦虑也是逐日上升,不过无论做什么感觉也是无能狂怒,感觉自己就像个推石头的西西弗斯。再后来逐渐演变成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。事实证明,对于ddl,如果人是有可能完成的,就会获得效率1000%Buff;如果人是不可能完成的,就会躺平。


模拟考

这个模拟考是校内组织的,各位负责美赛培训的老师同学们真是辛苦了!

说实话,一开始我都不知道有这个模考,直到美赛群里不知道哪个同学提了一嘴,一语惊醒梦中人,我当时看到这句话直接倒吸一口十级大台风——因为我真的什么都不会啊!不过正如上文所述,在排山倒海的ddl面前还是选择了躺平,就这样混一天是一天到了模考的日子。


甚至我都不知道哪天开始模考,队友好像也没很放在心上。直到某天早上,和往常一样10点多起的我打开手机,才发现几张大pdf齐刷刷地躺在群文件里,A~F几个编号不断刺激我的眼球,我此时处于的是一种又慌张,又慵懒(因为是刚起床,本能地不太想发生位移)的状态,于是慢吞吞地紧张兮兮地把题目分享到我们的美赛小群。

过了些许时间,队友才徐徐回复,而且负责建模的同学由于有事常年处于掉线状态,一下在3人小队基础上减少了1/3战力。

由于对物理了解颇少(说好的寒假好好学大物呢?),我肯定是不考虑A题。看来看去觉得D题的信息学气味更浓厚,于是我决定搏一搏,开始用我那可怜的图论知识想D——悲剧的是,由于不清楚题意等等原因,想了一天还是没有什么好想法,只感觉是某种生成树相关的东西。不过后来发现我们已经想了挺多的了,很多成品论文里面其实也就是DFS、BFS等一些暴力算法。于是在蹉跎一天的时间后我们急急忙忙转战C题。


C题是大数据题,稍微会一点Python的pandas包的我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处理,并且用matplotlib画了一些非常没有参考价值的图。相比于D,C题门槛更低了,但也因此它上限更高了,我们这种三脚猫功夫和那些专业建模的小队差距一下就拉开了。不过鉴于我们这次模考匆匆忙忙,写完论文就算成功的情况,C题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。

最后模型也没有建的很好——准确来讲,是很烂,也因此我的程序跑出来效果非常离谱,调了半天参数(这波啊,这波是篡改实验数据)才得到一些比较好看的图。写作同学也是爆肝论文,后面时间快来不及了,于是我帮她分担了一篇Memo。英文写作水平实在不行,写出来的文字乍看上去整整齐齐,实际上只是因为LaTeX排版好看,认真一看里面的语法水平绝对不超过高中生。

发个毒誓,我下学期一定要好好学大学英语。

后面还出了一些差错,比如数据不符要求重跑了一遍,还有就是TeX的环境错误导致Memo塞不进去(最后发现是环境冲突了),总之我们其实是超了原定的截止时间,不过由于是本校模考比较随意,最后我们的论文还是被统计进去了。

互评阶段我是没脸参加了,这里略过。


正式比赛

模考和正式比赛是紧挨着的,也就是说模考的互评环节结束后就是正式比赛。

我的心态已经波澜不惊了,天塌下来在我面前我眼皮子都不会动一下。来吧,反正我也不报拿奖的打算,就当200块买6份英语阅读材料了。

事先在某乎上搜了很多参赛经验,收获也不是没有,但主要作用还是增加焦虑。了解了一些关于DQ(取消参赛资格)的评定,我突然意识到我是用QQ邮箱报名的,于是切了小号,大号这段时间就直接被我尘封了。


由于上次做的是C,对大数据类型的题目也有一些心得,这次我们本来打算也还是开C的,谁知今年形势大变,C题异常诡异。这里补充一下,C题有个附件数据,是一个几百MB的压缩包,在正式赛开始一周前就下发了,只是解压密码在开赛时才给。解压一看——我去,好家伙,几千只虫子。

几千只虫子的图片,也就是图像识别相关。虽然 Python 做这方面得心应手,但我完全没接触过,速成感觉非常困难。而且我们看了看D题感觉非常可做(准确来讲,都是别的题衬托出来的),再者就是我们指导老师给我们限定了选题时间。虽说后面可以改,但中途换题的话除非灵感喷涌,否则基本就宣告GG了。稳妥起见,我们还是选了D,而且我觉得这次参赛大部分人选的应该也是D。那又能怎样呢?与其选其它题导致论文写不完,不如来D这边当个分母碰碰运气。


可能是模考消耗了大部分精力(这里我要吐槽一下模考和正式赛紧挨着这个十分不人性的时间安排),虽说这是正式比赛,但我们却有点蔫了,到了后期这种情况越发明显,甚至最后论文差点写不完。

最后一天例行通宵,不过我的一个队友居然不小心睡着了,请自行脑补我在群里疯狂@她的样子…… 通宵那天真的是我寒假最累的时候了,早上八点多的时候还在检查语法错误。

10点截止提交,不过美赛官方邮箱却开始抽风,我当时身心俱疲,只想躺在软软的床上好好休息一下,在交了几发无果后上网看了一下全国参赛生的情况,得知大家都这样,于是抱着官方一定会有相应补救措施的信念陷入的梦乡。

一觉醒来下午5点,睁眼环顾四周,外面已经天色渐暗。物是人非之感涌上心头。我像只蜗牛一样背着重重的壳到电脑前,翻看了一下小群的信息。提交成功了。终于结束了。意识到这点时,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涌上心头。于是那天晚上便开始报复性打游戏,和好兄弟联机Minecraft速通,当天晚上成功杀了龙。

爽啊。


后记

接下来就是等成绩了。等成绩出了大概会更新这部分。

自我感觉应该就S奖了,运气好一点可能会有H奖?谁都说不准。

(Update:最后摸了一个M奖,有点出人意料)

Author: SiriusNEO

Published on: Metric Space

All posts on this blog are licensed under the CC BY-NC-SA 4.0 license unless otherwise noted.